本文出處:Keysight 是德科技
物聯網與 AI 蓬勃發展的今天,許多傳統產品廠商也想搭上這股熱潮,結合物聯網技術,進軍智慧城市、智慧安防、智慧家居、智慧穿戴、智慧農業等市場。但要邁入萬物互聯的時代,第一步就是讓產品順利「連網」,而且最好是「無線」連接。
於是,一個廣為人知的產品轉型公式誕生了:
看似簡單的過程,實際開發卻暗藏許多挑戰,尤其在無線模組加入後,會衍生出硬體設計、功耗、通訊穩定性等問題,以下逐一解析:
由模組廠商提供模組和參考設計,讓你繞開不熟悉的無線連接部分的設計,確實聽起來是一個很穩當的策略,但是無線模組其實會給你的電子產品本身帶來一些新的問題。
客戶和產品經理關心的 | 研發單位關心的 |
1. 無線模組能否正確建立通信 |
1-1. 無線模組的發射頻率和佔用頻寬是否正確和準確?
1-2. 發射的調製信號是否正確,調製品質如何? 2-1. 無線模組的附屬電路,例如天線和濾波器是否合理匹配? 2-2. 無線模組模組本身發射功率是不是經過正確的校準? 2-3. 無線模組在放入產品的外殼之後,天線發射的功率是否被衰減太多? 2-4. 加上產品外殼之後,是否能達到設計的接受靈敏度(影響工作距離)? 3-1. 在模組的預設工作模式下,終端產品的功耗情況? 3-2. 是否可以通過優化模組的發射和接受參數,優化終端產品的功耗情況? 4-1. 產品的電磁相容是否符合規範? 4-2. 產品是否符合 CE / FCC / CCC 等不同地區對射頻收發設備的要求? 4-3. 是否有帶外的雜散產生? |
在客戶關心的層面,物聯網產品的問題通常是,無線產品 (模組) 能否和手機 (或者平臺的伺服器) 建立起通信,系統工作距離是否符合設計要求,產品能夠在電池供電的情況下長時間工作 (功耗大小) ,產品是否能夠滿足規範在相應國家和地區銷售。除去軟體層面的問題,其實客戶的這些問題都需要在硬體設計方面一一解決。這些問題對物聯網產品的研發人員提出新的要求,也不可能由無線模組供應商全部解決。
* 延伸閱讀:了解複雜的物聯網射頻接收器測試(BLE/ZigBee/LoRa/802.11/NB-IoT/LTE/V2X)
我們建立了一個模擬工程師在研發中的測試環境。 如果測試版上有介面, 我們可以通過直連的方式; 或者加上一對天線進行耦合, 收發射頻信號。 但實際上應該加上一個位置固定的遮罩盒,測到的功率是可以量化的功率。
建立射頻連接的第一要素是模組的發射頻率。 當我們拿到一個模組後, 首先要測試它的發射頻率的正確性。 如果頻率出現偏差, 就需要進行校準。 頻率偏差的原因可能是硬體故障, 也可能是軟體問題。 有些模組支援幾種頻率, 通過上層的軟體可能設置。 但如果設置錯誤, 就無法建立連接。 對於手機等蜂窩網是基於協議,可以通過基站調整頻率; 但對於物聯網 LoRa,FSK,ZigBee 等是無法自我調整調整頻率的。模組的生產廠,首先要確保頻率的正確性能。例如我們測試的這個終端模組, 通過頻率儀發現其工作頻率比設計偏差了8.3KHz. 因此, 作為設計工程師, 在拿到測試版的時候, 首先要對其發射頻率進行測試和校準。
在確保頻率正確後, 下一步需要來測量一下佔用通道頻寬。 大部分物聯網制式支持多種頻寬, 有高速率和低速率, 但佔用的頻寬都不同。 所以需要測試他們不同頻寬的。 自組網的設備, 如果佔用頻寬出問題, 是無法連接的。
當然, 如果對品質有更高的要求, 則需要對模組進行深入研究, 包括對發射信號進行調製品質分析, 例如星座圖、向量誤差、誤碼率等等。 像 N9000B 這樣的射頻信號分析儀具備這種進階功能,可以通過解調軟體進行功能升級。
講完頻率測量, 我們進入功率測量, 這非常重要, 會直接影響發射距離。 必須要採用合適的手段來對功率進行測量。如果終端設置的輸出功率和實際輸出功率差了 3 dbm,就相當於差了 1 倍, 有效傳輸距離就會大受影響。 這就要求我們設計過程中, 驗證設置的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偏差, 並對其進行校準。 這個偏差原因很多, 可能是硬體的問題, 也可能軟體問題。 但如果沒有這種精確的測試手段, 是非常不準確的。 這是我們拿到的一個評估板上出現的問題。 我們設置功率分別是、15dBm,5dBm,-5dBm, 結果看到實際的功率有非常大的差距。
講完發送功率, 我們接著講接收功率和靈敏度, 這是物聯網終端另外一個關鍵指標。 通常情況下, 無線接收設備都有接收功率的指示器, 如手機、wifi 等。
無線物聯網模組的供應商在開發工具中也會內建這個指示器, 但這個指示器非常不準, 很多時候會帶來誤導。 因此, 實際測量非常重要的, 否則無法精測接收的靈敏度。 向量信號產生器可以精確發射功率,1dB 以內的精度, 同時頻率精確設置。 在這個實際測試案例中, 我們不斷減少發射功率至 -80 dbm, 但奇怪的是, 在模組的上位機看到的功率是 -111dbm。如果按照指示器顯示的資料來開發產品, 靈敏度肯定是不夠的。 例如, 在設計過程中, 我們設置 IoT 模組在 -114dBm 以下的時候, 通過上層軟體的控制關閉接收機 , 但此時, 實際的信號強度可能是 -85 dBm 。 這樣接收機就可能無法收到小功率的信號, 導致接收靈敏度下降, 實際傳輸距離縮短。
↑ |
硬體研發工程師:我有個波型產生器,還有台信號產生器,但是為什麼產生了對應頻率的信號,我的模組就是不能識別呢?為什麼只有自己模組發射的信號,才能識別呢? |
▲ 產品功耗如何測量?
功耗怎麼測? 通過測試電壓電流,來計算唄。 萬用電表出馬囉! |
新問題來了: |
|
以上問題萬用電表無法解決沒關係,這可以!
|
利用這套測試工具, 我們就能對物聯網模組或整個終端進行全面的功耗分析。 這是一共連續 11 分鐘的計量, 可以看到大幅度變化的電流和這段時間內實際的功耗。軟體自動對電流進行積分, 精確算得功耗特性並以此為依據對電池的壽命進行評估。
通過這個量測到的電流跡線, 我們可以進一步對功耗進行優化。 在這個測試中, 我們發現該模組的節能模式和預設模式是不一樣的。 通常我們外購來的模組, 都會至於預設模式。 但預設的模式未必是最優的, 需要工程師進一步進行優化。 以獲得更低的綜合功耗。
發射功率直接影響著產品的功耗。 在這個測試中, 我們將相同的資料傳輸, 利用 3 種不同的發射功率, 明顯看到功耗不同。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, 不是所有的模組都需要在最大功率下工作。 如果每次默認都在最大功率下, 功耗太多。 如果根據實際的工作場景, 來選擇合適的發射功率, 就可以達到功耗和連接的優化。
|
合理調整發射速率: |
資料的傳輸速率也會影響功耗。 在這個測試中, 我們讓模組發送了同樣的資料幀, 功率一樣。 但速度不一樣。 第一組是採用 1.2K 速率, 測得整個過程的功耗是314uAH。之後, 我們將速率提升到 200K,傳輸同樣的資料, 耗電 18.7 uAH,省 90% 以上!
因此, 如果應用場景允許, 利用更高的傳送速率, 時間更短, 更為省電。 在物聯網中, 如果資料很少, 可以動態選擇速率, 如果資料大, 用高速傳輸更為省電。 結合應用場景, 進行優化, 特別是近距離傳輸, 誤碼率低, 這樣的設計就更為高效。
問題 4 :是否滿足規範要求?
在發射頻率旁邊, 很容易出現了頻率的雜散,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?
由 Keysight 的 CXG N5166B向量信號產生器,CXA N9000B向量信號分析儀 和 N6705C 電源分析儀 構成的物聯網產品的研發整體測試方案,可以覆蓋物聯網產品設計中引入的射頻和功耗問題的測試,可以加速您的產品的研發速度,讓您的物聯網產品更快速上市!!
*相關產品介紹:CXG N5166B向量信號源、CXA N9000B向量信號分析儀、N6705C 電源分析儀
*相關白皮書:透過電流特性分析加快物聯網裝置的除錯和評估工作白皮書
*延伸閱讀:[技術文章] 物聯網(IoT)測試解決方案_智慧城市
*延伸閱讀:[技術資訊] 了解複雜的物聯網射頻接收器測試(BLE/ZigBee/LoRa/802.11/NB-IoT/LTE/V2X)
想看更多技術文章?立刻留下Email,發文第一時間通知您!